从我开始,“过刚刚好的生活” 当前看点
2023-06-29 10:08:55来源:中国妇女报

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张峥

一项针对中国Z世代消费者的新研究显示,关心地球和环境是新一代中国人的共同特征——超过一半(54%)的人认为自己对“可持续”概念的了解相对清晰准确。27%的Z世代中国消费者表示,他们正在积极行动,通过减少个人碳足迹、回收废弃物和减少消费等行为,来降低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。“零废弃”是一种对环境友善的生活选择,是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环保理念。


(资料图)

——————

“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,留心比较之下,发现原来只要不出门,我的垃圾产出量就会直线降低。除了晚上外出吃饭以外,其余时间均没有产生垃圾。我的环保小心得:

1.打扫桌面卫生时使用抹布,减少若干纸巾的使用量;

2.网购时收到的快递经常会有过度包装的情况,可以将内包装的纸盒循环使用,比如用来收纳桌面杂物;

3.在家吃饭比外出吃饭更为环保,工作日早晨可以早起半小时吃完早餐再出门,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养成的生活小习惯。”

以上是“95后”团工作者小南的“每日垃圾减量记录”。她说:“‘零废弃’是一种对环境友善的生活选择,是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环保理念,每个人都能以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减少产生垃圾、物尽其用。”

如今,垃圾分类已被大家所熟知,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但同样重要的“垃圾减量”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常常被我们忽略。

垃圾分类势在必行,垃圾减量提上日程

先来看一组数据:2010年,全球每天产生350多万吨垃圾,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2050亿美元。到2025年,全球每天的垃圾生产量将增长到600万吨,垃圾处理费用也将高达3750亿美元。人类产生的垃圾,早已遍布了全球,无论是太平洋还是珠穆朗玛峰,无论是陆地还是深海,都能看到人类垃圾的踪影。

再来看北京:2010年至2019年,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由每年635万吨上升到1011万吨,日均生活垃圾为2.77万吨。10年时间,生活垃圾增长了近60%。

对此,北京市颁布并施行了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这也是国内第一部规范垃圾处理的地方性法规。到2021年5月,《条例》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公布如下数据: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.2万吨,比2019年的2.77万吨下降20.42%,日减量7100余吨。减量效果相当于少建了2座日处理3000吨量级的阿苏卫焚烧厂,仅拆迁、土建等一次性投资就节省200多亿元,既节约了土地资源,也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,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、社会效益三本账实现“正”丰收。

垃圾分类势在必行,垃圾减量也同样重要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需要从小事开始,先减量,再分类。简单来说,垃圾分类是为了将资源与废弃物分离开,将资源回收再利用,将废弃物通过不同工艺进行综合处理,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。但其实,这只是在垃圾产生后实行的“挽回”措施。而垃圾减量是指在生产、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,以及采用适当措施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的过程。

粗略统计,我国城市人口每年人均产生700斤垃圾,如果只做分类,不做减量,对后续垃圾分拣和处理的压力就不会减少。在《条例》中,也不断强调要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的工作。只有人人都意识到应该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,才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,有效减缓垃圾的增长速度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。

物尽其用:“捡破烂”也可以成为新风尚

喝空的奶茶杯、凋谢的鲜花、擦过油渍的纸巾、玻璃碎片、不再被主人喜欢的玩偶、旧沙发椅凳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城市居民每天会产生约1.2千克的生活垃圾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“双碳”环保的流行趋势下,看见了废弃物的价值。他们把这些破烂捡回家,通过创造,赋予这些破烂“可循环价值”和“再创造的美”。

比如家住北京安定门附近的小罗,每周都会有两三个晚上,衣兜里揣着一次性手套和消毒纸巾,骑着二手电动车,在静谧的胡同里慢慢地四处转悠。这不,在北锣鼓巷的垃圾桶附近,一个约2米长的黑色皮面沙发吸引了小罗的注意力。

“这是谁家搬家或店铺换新后不要的,除了皮面有些污垢,坐垫有些塌陷外,完全可以继续使用。”小罗给沙发拍照后,标记上时间、地点和简单的说明,发在自己运营的社交账号上,供有需要的人前来自取,同时还附带提醒一句“线报具有时效性,随时可能会被清走”。

很快,旧沙发被需要的人搬回了家,继续它的“服务”生涯。

如今,不少年轻人和小罗有着同样的爱好,“捡破烂儿”正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一股风潮。“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,老一辈人就特别爱惜老物件儿,东西坏了修修再用。我们只是在做他们过去常做的事而已,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再利用、减少浪费的行为。”小罗觉得,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租房打拼的年轻人,如果能得到免费的、可以再次利用的二手物品,对他们来说是节约生活成本的不错方式,同时也做到了垃圾减量。

小罗这种把路边有利用价值的旧物拍下来放到网上、分享这些“街头资讯”给有需要的人的做法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和点赞。

Z世代:从我开始,“过刚刚好的生活”

曾经有人说:“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,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。”而如今,骑行这种“把自己当作引擎”的出行方式正成为今夏年轻人流行的生活运动方式。一边燃脂,一边减少碳排放,让年轻人大呼过瘾。据统计,北京国内首条自行车通勤专用道日均骑行流量为4000~5000人次,累计减碳超过1500吨。

对很多Z世代的年轻人来说,环保并不是一种“任务”,也不是一种规定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低碳环保理念,带来的是一种更为舒适、自由、有趣的生活。

目前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普遍且流行的是二手生活。一方面,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以旧换新、折价换购电子产品。京东《2022中国电器服务行业趋势洞察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2年第一季度,手机、电脑等数码产品和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666%。通过以旧换新,可以让废旧电器得到专业回收处理,产生环保价值,同时也能为租房的年轻人节省更多的生活空间。

另一方面,买卖二手商品也成为一种消费潮流,小到图书、手办、闲置衣物、化妆品小样,大到家电、健身器材、怀旧好物,年轻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淘的东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。

《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》显示,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,从2015年约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万亿的市场规模,闲置物品交易的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品类,预计2025年将达到接近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。

一手卖,一手买,卖家能够“回血”,买家以更少的预算淘到心仪好物,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一举三得,让年轻人乐此不疲。

针对中国Z世代消费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,关心地球和环境是新一代中国人的共同特征。对国内近1000名年龄在18至24岁的消费者的调查发现,超过一半(54%)的人认为自己对“可持续”概念的了解相对清晰准确。27%的Z世代中国消费者表示,他们正在积极行动,通过减少个人碳足迹、回收废弃物和减少消费等行为,来降低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。

在他们看来,环保可以是把不穿的旧衣改造成帆布袋或者双肩包,是使用废旧玻璃杯DIY插花瓶;环保也可以是在旅行或买咖啡时带上自己的杯子,在点外卖时勾选“不需要一次性餐具”……总之,年轻人把低碳环保搞出了一种值得高调“炫耀”的时尚感,一种舒服的生活方式,对他们来说,环保也是很酷的行为。

在记录“每日垃圾减量”的小南看来,“零废弃”并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困难,“只要每个小小的我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,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,过刚刚好的生活,都能让我们更接近‘零废弃’这个目标。不用因为‘零’这个目标产生压力。”小南表示。

的确,从我开始,“过刚刚好的生活”,对每一个人来说,都是可以随时践行的绿色环保生活。

标签:

最后一页
15个万能做饭公式炒素菜的公式: 油、蒜炒香 蚝油 生抽 盐这些 环球速递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